爆发式增长
2025年1-5月,中国电动矿卡销量达848台(同比+178.9%),电动装载机销量10904台(同比+207.7%)4。
全球纯电动无人矿卡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35亿美元(2024-2030年CAGR 15%),中国为亚太核心增长引擎4。
竞争梯队分化
国际巨头(卡特彼勒、小松等)垄断全球70%份额,主导100吨以上高端市场。
国内新势力:博雷顿、铱钼、铁辰等技术差异化明显,但合计市占率不足20%,仍处追赶阶段4。
市场地位:2025年5月港股上市,成为“新能源工程机械第一股”;电动宽体自卸车市占率18.3%(国内第一),电动装载机市占率18.3%(国内第三)4。
技术特点:专注纯电路线,主打650kWh以上超大电量矿卡;核心优势为双电机驱动系统(-40℃低温启动)和超快充技术(70分钟充电续航10小时)4。
发展态势:以亏损换市场(三年累计亏6.8亿元),通过降价策略抢占份额;受制于电池成本上涨(宁德时代占原材料35%)和传统巨头挤压(徐工、三一),现金流压力显著4。
技术突破:2025年7月下线国内最大载重矿卡EM186H(130吨),采用“燃油+电动”混联驱动,吨公里能耗降20%,极寒/高温环境下出勤率95%1。
智能化核心:自研“云辎HiMADS”平台,实时识别坡道、颠簸等工况,运输效率提升30%1。
市场布局:瞄准内蒙古、新疆矿区,总投资5亿元项目进入试生产,计划拓展海外市场1。
无人驾驶领导者:2024年交付新疆矿区71台无人驾驶矿车(TC136HA型),累计运输土石方3500万吨,实动率96%8。
产品矩阵:覆盖纯电(TC136D)、甲醇混动(TC110C)及最大吨位宽体车TC165M(专利刚性车架抗扭性能突出)8。
战略方向:构建“风光氢储车”闭环生态,2025年3月申请叉吊回旋换电系统专利(CN 119636644 A),提升换电效率68。
市场定位:中型载荷(60-100吨)电动宽体车主要厂商,2025年4月订单排产至5月末,待交付56台3。
技术路线:以纯电与换电为主,2025年推出甲醇增程车型NKH135,运营效率提升10%-15%,解决重载上坡里程焦虑10。
挑战:缺乏大吨位及无人驾驶技术突破,在头部企业挤压下面临升级压力310。
细分市场:主攻10吨以下中小型电动矿卡,聚焦地下采矿场景4。
局限:技术能见度低,未涉足大型化或智能化前沿,市场存在感弱。
转型缓慢:2025年4月取得无人驾驶电驱减速装置专利(CN222769246U),优化电池空间布局,但整体电动化进展滞后,未形成规模优势7。
战略雄心:依托长城集团“森林式生态”,计划2025年成为行业第一,2027年IPO29。
技术布局:纯电/混动/氢能多路线并行,自研专用三电系统,能量回收率75%;“车-路-云”无人驾驶方案覆盖矿山封闭场景9。
产能投入:山东济宁产业园规划年产5万台,覆盖挖掘机、宽体车等整车及核心零部件9。
头部效应加剧:博雷顿、铱钼、铁辰凭借技术差异化(大吨位/无人驾驶/混动系统)占据先机;诺浩依赖性价比但需突破技术瓶颈;宏微、常矿面临边缘化风险。
技术路线分化:
纯电动:主导中小吨位市场(博雷顿),依赖快充与能量回收技术4。
混动/增程:成为过渡主流(铱钼、诺浩),解决大型矿卡续航与极端工况痛点110。
无人驾驶:铁辰、长城重工推动封闭场景落地,实动率>95%验证商业化可行性89。
资本与生态竞争:博雷顿上市融资扩产,长城重工百亿级产业园投产,铁辰构建“风光氢储车”闭环,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489。
领跑者:铱钼(大吨位混动)、铁辰(无人驾驶生态)、博雷顿(纯电市占率)构成第一梯队;
追赶者:诺浩(性价比路线)与长城重工(全场景布局)需加速技术落地;
淘汰风险:宏微、常矿缺乏规模与创新,或面临整合。
行业已进入“技术+资本”双驱动洗牌期,2030年前能否突破三电成本、极端工况可靠性及全球化渠道,将决定新势力最终格
来源:铁甲智讯